(一)案例一、遠東新世紀——當賄賂成為永續假象的幫手
1. 得獎無數的永續企業,卻爆出行賄醜聞
遠東新世紀近年積極投入再生聚酯、生質材料、循環經濟等領域的研發與行銷,屢獲各界永續獎項肯定。2023年度從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手上就獲頒8個獎項,並獲得天下、遠見、行政院國發會及勞動部職安署等多項永續獎。
然而,就在同一年,遠東新世紀也透過行賄掩蓋違法勞動紀錄。根據2025年6月17日,新竹地檢署發布的新聞稿,遠東新世紀一名中階主管因涉犯《貪污治罪條例》遭到起訴。起訴內容指出,2023至2024年間,遠東新世紀有兩起員工申訴案,內容涉及「違法超時加班」、「交接班未給加班費」等違反勞基法的情節,經勞動檢查確認違法,擬公告處分,卻因遠東新世紀自2020年起進行賄賂,且在勞檢後多次聯繫新竹市政府勞工處處長與副處長探詢案情,最終均退回處分書,未受裁罰。
此外,有第三起違法案件,是勞動部職安署執行外籍移工專案檢查時,查獲遠東違反勞基法,但因無管轄權,依規定移送新竹縣政府處理,但縣府勞工處處長因收受賄賂,部分違法僅以告誡處分,免除部分罰緩。
2. 賄賂破壞制度與信任,塑造永續假象
遠東新世紀的行賄行為,明確違反公司治理基本倫理與法治原則,也凸顯其在永續報告書中宣稱誠信經營與反貪腐管理制度,就只是作文比賽。更重要的是,其透過賄賂掩蓋勞動違法,更是嚴重侵害勞動權益。而遠東新世紀在永續報告書中,針對員工申訴案件的說明為:「員工對福利及考勤提出申訴,採即時處理與完成充分溝通後已結案。」刻意對外塑造企業守法、勞資關係和諧、且有與員工充分溝通的管道,實際上卻是剝奪勞工申訴的權利、製造假象,並以不正當手段抹除自身的違法紀錄,進而在永續報告書中不實陳述,誤導社會大眾與各利害關係人,從而持續享有永續獎項的榮譽,這樣的行為明顯構成漂綠。

圖一:遠東新世紀2023永續報告書對申訴案件與處理結果的說明,P.17
除了三起違反勞基法事件因賄賂而不罰或免除部分罰緩外,遠東新世紀化纖總廠2020年發生工安事件引起大火,嚴重影響空氣品質,新竹縣政府環保局以情節重大裁罰500萬元,卻在2021年撤銷原處分,大幅降低裁罰金額為78萬。新竹縣政府有責任說明清楚變更處分的原因,亦呼籲檢調單位介入調查,讓真相公開透明,以杜絕不法情事。
3. 呼籲獎項應有撤銷機制,對齊國際標準
遠東新世紀賄賂的行為已違反許多國際永續評鑑的紅線:反貪腐。MSCI、標普國際、Sustainalytics等各大國際評比機構均已在核心價值、評鑑標準,或者即時爭議事件的處理上突顯其重大性,強調當企業出現重大違規、誠信瑕疵、行賄或人權爭議時,應中止其ESG評比認可資格,或即時調降排名或評分。呼籲台灣各永續獎項的主辦單位,應正視此案件對獎項公信力的衝擊,落實或建立重大爭議事件的撤獎機制,唯有如此,才能讓企業的永續經營建立在誠信治理的基礎上,避免行賄及漂綠惡習,維護永續評比的信任機制與市場公平。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