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天下永續公民獎
Last updated
Last updated
由天下雜誌主辦的天下永續公民獎是唯一採「邀請制」的獎項。依據每年「天下兩千大」調查結果與專家學者推薦之企業,向企業寄發邀請與問卷,企業可透過主辦單位的填答來參賽(問卷包含了量化題組與質化的專案填報)。企業完成問卷填答後,主辦單位會先進行初篩,再交由評審依據企業的填答狀況進行,最後則由評審長召集評審委員綜合「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環境永續」這四大構面的成績,決選出「天下永續一百強」,一百強分別由營業額一百億以上的「大型企業組」前50名、營業額五十億會在頒發完獎項後,另外在官方Youtube上講解分析當年度得獎者的整體表現、永續行動趨勢,讓更多企業理解並精進未來的永續作為。
表2-3、天下永續公民獎優缺點總評
項目 | 優點 | 尚待改善 |
---|---|---|
參賽資格
未排除法律重大違規者(但有要求企業在問卷中揭露違規事項、說明如何改善。除此之外,主辦單位也會將企業違規或重大爭議事件交由評審,作綜合評估)。
評審組成
公開評審委員名單,評審是否具有專業能力,可受外界公評。
未說明評選委員的遴選方式,僅說明「由各界專家組成評審委員」。無法得知其如何確保評審委員的專業度、適切性及代表性。
評選方式
評選上可能較偏重書審資料及其專案表現 依據主辦單位的說明會介紹,該獎項的評選方式只有書審(未如其他三個獎有現場簡報的QA應答環節),且在問卷評分上可能較偏重質化的專案計畫。此外,主辦單位也未說明如何檢驗參賽者所提供的資料,以確保該資料的真實性及完整性。
難以呈現特定議題對企業的影響及責任 天下獎項的企業分組是依據營業額,因此若在同一組別中有一間是排碳大戶,另一間公司不是,這兩間公司對於溫室氣體減量、再生能源發展等議題的責任會有所不同,評審團是否會就此做出評量上的區分,主辦單位並未公開解釋。
評選標準與權重分數
問卷中的環境永續量化題組有不少與國際知名倡議組織(如:CDP碳揭露計畫)所強調的重點重合,呼應國際趨勢。
企業問卷的評分配比不透明:主辦方未說明各個構面問卷及其題組的配分權重。
獲獎家數與整體得獎率
有控制各組別得獎家數:「大型企業組」50名、「中堅企業組」15名、「小巨人組」20名、「外商組」15名。
未說明得獎比率:無法確認主辦單位是否有對授獎「比例」作把關控管。因天下的得獎家數數量固定,所以若當年度特定組別的報名家數較少,恐會讓該組別的得獎比率過高,削弱獎項的公信力。
其他
會在獎項說明會時強調今年度新增(聚焦)的量化題組;頒獎結束後,也會在天下雜誌-ESG年鑑與官方Youtube綜合分析得獎者的整體表現、永續行動趨勢,有助於企業理解並精進未來的永續作為(如:評審之一,環境律師詹順貴即提到前一年度在企業碳排問題上主要會看企業是否提出淨零承諾,2023年則進一步要求企業應通過SBT,才能在這部分拿到更好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