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企業永續追蹤報告
  • 🔎2024企業永續追蹤報告
  • 目錄
  • 一、前言:為何要關注企業漂綠議題?
    • 一、前言:為何要關注企業漂綠議題?
    • 何謂漂綠?
    • 國際反漂綠趨勢
    • 台灣現況
  • 二、台灣四大永續獎介紹與評析
    • 二、台灣四大永續獎介紹與評析
    • (一)各獎項簡介及各別優缺點簡評
      • 1. 國家永續發展獎
      • 2. 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之「永續綜合績效獎」及「氣候領袖獎」
      • 3. 天下永續公民獎
      • 4. 遠見ESG 企業永續獎
    • (二)各獎項綜合評析
    • (三)小結
  • 三、企業「環保與勞動法規遵循」檢視方法與綜合評析
    • 三、企業「環保與勞動法規遵循」檢視方法與綜合評析
    • (一)本報告採用的法遵檢視邏輯與機制說明
    • (二)四大永續獎得主之整體表現
    • (三)嚴重違規及重大職災之案例
      • 1.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 2.中華紙漿股份有限公司
      • 3.環球晶圓股份有限公司
      • 4.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 (四)小結
  • 四、企業「氣候績效」檢視方法與綜合評析
    • 四、企業「氣候績效」檢視方法與綜合評析
    • (一)本報告採用的氣候績效指標
      • 1.公開明確地宣佈氣候承諾
      • 2.氣候行動
      • 3.氣候相關資料透明度
    • (二)四大永續獎得主之整體表現
      • 1.各獎項整體狀況
        • (1)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之「永續綜合績效獎」整體表現
        • (2)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之「氣候領袖獎」整體表現
        • (3)天下永續公民獎整體表現
        • (4)遠見ESG企業永續獎整體表現
        • (5)國家永續發展獎整體表現:
        • (6)各獎項排碳大戶氣候績效總結
      • 2.個別指標案例介紹
      • 3.綜合討論
        • (1)半導體產業
        • (2)難減排產業
    • (三)小結
  • 五、總結
    • 五、總結
  • 六、附錄
    • 附錄一、落實聯合國高級別專家組(HLEG)「誠信第一」報告:企業淨零承諾檢核表
    • 附錄二、國際知名組織評比的企業氣候績效指標
    • 附錄三、國家永續發展獎要求報名企業填寫的「近三年無重大法律違規檢核聲明表」
    • 附錄四、2023年四大企業永續獎介紹
    • 附錄五、各永續獎得獎企業環保與勞動法規遵循狀況
    • 附錄六、中油、華紙與台糖2022年的環境裁處紀錄
    • 附錄七、永續獎得獎企業氣候績效
  • 關於此報告
    • 發行資訊
    • 免責聲明與使用條款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1. 二、台灣四大永續獎介紹與評析
  2. (一)各獎項簡介及各別優缺點簡評

3. 天下永續公民獎

由天下雜誌主辦的天下永續公民獎是唯一採「邀請制」的獎項。依據每年「天下兩千大」調查結果與專家學者推薦之企業,向企業寄發邀請與問卷,企業可透過主辦單位的填答來參賽(問卷包含了量化題組與質化的專案填報)。企業完成問卷填答後,主辦單位會先進行初篩,再交由評審依據企業的填答狀況進行,最後則由評審長召集評審委員綜合「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環境永續」這四大構面的成績,決選出「天下永續一百強」,一百強分別由營業額一百億以上的「大型企業組」前50名、營業額五十億會在頒發完獎項後,另外在官方Youtube上講解分析當年度得獎者的整體表現、永續行動趨勢,讓更多企業理解並精進未來的永續作為。

表2-3、天下永續公民獎優缺點總評

項目
優點
尚待改善

參賽資格

未排除法律重大違規者(但有要求企業在問卷中揭露違規事項、說明如何改善。除此之外,主辦單位也會將企業違規或重大爭議事件交由評審,作綜合評估)。

評審組成

公開評審委員名單,評審是否具有專業能力,可受外界公評。

未說明評選委員的遴選方式,僅說明「由各界專家組成評審委員」。無法得知其如何確保評審委員的專業度、適切性及代表性。

評選方式

  1. 評選上可能較偏重書審資料及其專案表現 依據主辦單位的說明會介紹,該獎項的評選方式只有書審(未如其他三個獎有現場簡報的QA應答環節),且在問卷評分上可能較偏重質化的專案計畫。此外,主辦單位也未說明如何檢驗參賽者所提供的資料,以確保該資料的真實性及完整性。

  2. 難以呈現特定議題對企業的影響及責任 天下獎項的企業分組是依據營業額,因此若在同一組別中有一間是排碳大戶,另一間公司不是,這兩間公司對於溫室氣體減量、再生能源發展等議題的責任會有所不同,評審團是否會就此做出評量上的區分,主辦單位並未公開解釋。

評選標準與權重分數

問卷中的環境永續量化題組有不少與國際知名倡議組織(如:CDP碳揭露計畫)所強調的重點重合,呼應國際趨勢。

企業問卷的評分配比不透明:主辦方未說明各個構面問卷及其題組的配分權重。

獲獎家數與整體得獎率

有控制各組別得獎家數:「大型企業組」50名、「中堅企業組」15名、「小巨人組」20名、「外商組」15名。

未說明得獎比率:無法確認主辦單位是否有對授獎「比例」作把關控管。因天下的得獎家數數量固定,所以若當年度特定組別的報名家數較少,恐會讓該組別的得獎比率過高,削弱獎項的公信力。

其他

會在獎項說明會時強調今年度新增(聚焦)的量化題組;頒獎結束後,也會在天下雜誌-ESG年鑑與官方Youtube綜合分析得獎者的整體表現、永續行動趨勢,有助於企業理解並精進未來的永續作為(如:評審之一,環境律師詹順貴即提到前一年度在企業碳排問題上主要會看企業是否提出淨零承諾,2023年則進一步要求企業應通過SBT,才能在這部分拿到更好的分數)。

Previous2. 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之「永續綜合績效獎」及「氣候領袖獎」Next4. 遠見ESG 企業永續獎

Last updated 11 month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