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況

僅管台灣的氣候變遷因應法已在2023年年初通過,淨零12項關鍵戰略亦開始上路,但目前的法規政策尚未討論到是否應就企業營運的可疑漂綠行為(包含產品及服務的永續聲明)訂定規範。而「綠色金融關鍵戰略」雖有助於強化企業永續資訊的揭露,金管會也規劃在2026年之後分階段要求不同資本額的上市櫃公司陸續導入IFRS國際永續揭露準則:S1&S2,但對關鍵氣候資訊的揭露要求始自2022年(且資本額較小的企業可自2026年方完成揭露個體公司數據),因此該政策對企業的影響力尚待觀察。近幾年台灣各界雖開始關注企業在ESG的永續作為,各類頒獎活動或受獎者的永續聲明也常獲得媒體注目,但頒獎單位的評選流程是否嚴謹、企業的永續績效又是否實至名歸,國內似乎尚未有專業的第三方單位就此議題研究評析。

然而,台灣社會不該僅僅是被動地等待政府法規細則在未來幾年後的落實,亦不應冀望企業自動自發地落實其永續承諾,相反地,我們應學習國際非營利組織的監督模式,持續追蹤企業的ESG表現,暸解其承諾與進展,甚至是對於那些授獎給企業的主辦者就其評選方式提出建言,一同協力防止企業可疑的漂綠行動,這也是本報告欲著力之處。期望結合各界監督的力量,推動企業永續轉型,達到台灣2050淨零目標。

本報告接下來三章的內容是基於當時各大永續獎的官網資訊、環境部列管事業污染源裁處資料,以及各企業永續報告書的內容所進行的分析。第二章將說明台灣主要永續獎項的評選方式及優缺點,以提供永續獎主辦單位改善建議,第三章與第四章則是呼應國際上的反漂綠及淨零趨勢,參考國際知名組織的研究及台灣當前的政策法規來檢視永續獎得主的表現:第三章聚焦於企業在環境面向(空污與水污)及勞動議題的法遵情況,第四章則是檢視企業的氣候行動與承諾。最後一章則是總結前述第二、三、四章之重點,提供各界(政府、永續獎主辦單位、企業)建言,期能協同各界的監督力量,推動企業與社會的永續轉型。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