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四、2023年四大企業永續獎介紹

(一)國家永續發展獎

國家永續發展獎是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永續會)主辦,以表揚推動永續發展績效卓越的單位,迄今已舉辦19屆。2023年的永續發展獎表彰對象共有五類,分別為教育機構、企業(製造業)、企業(非製造業)、民間團體,以及政府機關。但凡符合參選資格的組織皆可線上報名及繳件(免費報名,惟得獎單位必要時需配合永續會進行相關政策宣導或是觀摩會議)。

  1. 參選資格(企業類-製造業類)

    1. 推動永續發展績效卓越之製造業(行政院主計總處「C大類」),依法設立登記滿3年且尚營運中,自報名截止日前3年內未曾發生重大法律違規(包含環保、稅務、勞動條件、職業安全衛生及食品安全)之情事(見附錄三)。

    2. 如近5年內曾獲頒「國家永續發展獎」者,報名時需檢附前次得獎後在永續發展進程上之創新典範實績。

    3. 同一企業如有多個分廠(行、店)或分公司者,得選派分廠(行、店)或分公司代表參選,惟當年度以一個分廠(行、店)或分公司為限。

  2. 評選委員組成

    1. 由永續會的民間委員、永續會工作圈推薦委員及其秘書處推薦委員,共同組成評選委員。

    2. 列名參選企業之負責人、董事及監察人、職員,依迴避原則不得擔任各階段評選委員。

    3. 每場次評選委員人數以至少5位為原則。

  3. 評選方式:

    1. 初選:邀請評選委員召開初選會議,以書面審查方式(企業報名繳交的書面資料主文不可超過2萬字),遴選「大型企業」及「中小型企業」進入複選(中小型企業為實收資本額新臺幣一億元以下,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二百人之事業)。

    2. 複選:邀請評選委員召開複選會議,以簡報詢答為原則,並得視需要實地訪察。

    3. 決選:邀請評選委員召開決選會議,依複選結果進行討論,遴選「大型企業」及「中小型企業」得獎單位,合計數最高為本類別參選單位數之3成。

  4. 簡章

    1. 實踐臺灣永續發展目標、落實2050淨零排放目標(40%)

      1. 推動成果是否對臺灣永續發展目標有其貢獻(10%)

      2. 推動成果是否有助於促進2050淨零排放目標(10%)

      3. 是否有足資驗證之量化或質化佐證資料(10%)

      4. 是否具備創新作法以促進相關核心目標之達成(10%)

    2. 具備充足之支持性措施(35%)

      1. 就整體組織運作及業務執行是否具備永續營運(Business Continuity Planning)相關措施與成效(5%)

      2. 是否實踐綠色採購/循環經濟成效卓著(5%)

      3. 是否具備防減災教育成果與績效(5%)

      4. 是否營造友善多元之空間或服務(5%)

      5. 是否推動性別平等措施(5%)

      6. 是否與所屬社群或跨領域社群建立國內或國外之夥伴關係(5%)

      7. 推動組織或計畫是否進行數位化與資訊平權(5%)

    3. 成果深具典範意義(25%)

      1. 執行方式或成果是否具有指標性(10%)

      2. 執行方式或成果是否具有可複製性(5%)

      3. 是否啟發後進群體參與或仿效,或引導後續計畫投入(5%)

      4. 是否提出具體成果宣傳與推廣(5%)

(二)TCSA 台灣企業永續獎

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是由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以下簡稱永續能源基金會)主辦,為鼓勵我國產業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邁向企業永續發展,16年來除了持續續舉辦永續獎評選活動以外,也舉辦企業永續研習會與企業永續菁英培訓班,以建立國內企業永續報告書與永續績效相關之資訊交流與觀摩平台。2023年起,永續能源基金會成立了「台灣企業永續獎執行委員會」,持續推動本獎之評選活動,並進一步分別頒發四大獎項類別,包括「永續綜合績效獎」、「永續單項績效獎」、「永續報告獎」,與「永續傑出人物獎」。

因本報告所關注的獎項為「永續綜合績效獎」及永續單項績效獎中的「氣候領袖獎」,因此以下僅介紹這兩個獎項的評選方式與標準。

  1. 參選資格(企業類-製造業類):

    1. 必須設立於台灣地區且在我國營業或運作,為中華民國境內之公民營企業、政府機關(構)、大學及醫院與相關組織。

    2. 各界永續績效已執行具一定成果者,可自由選擇報名「永續單項績效」評選。

    3. 報名費用21,000元,永續報告獎、永續綜合績效獎、單項績效審查費各為10,500元(每參加一項單向績效需再另交審查費10,500元)。

    4. 欲報名永續綜合績效獎者,必須參加永續報告獎且報告書需經第三方審查通過(外商不在此限),但報名永續單項績效獎者,則無此要求。

  2. 評選委員組成:

    1. 志工評審員:自由報名,但必須先完成永續能源基金會得「企業永續菁英培訓班」初階及進階課程(需付費),或已完成並通過當年度「企業永續管理師培訓班」之學員,且有完成並通過線上企業永續報告書、企業永續獎績效類知能測驗及線上試評測驗而取得聘書。

    2. 決選委員:年度得獎專刊雖有揭露各組別獎項的決選委員,但未說明其如何舉薦、挑選評選委員。「永續綜合績效獎(製造業組)」有10位評選委員,而「永續單項績效——氣候領袖獎(製造業及能源組)」有6位評選委員。 2023年的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含「永續綜合績效獎」、「永續單項績效獎」、「永續報告獎」,與「永續傑出人物獎」),共邀請940位經培訓合格之志工評審員與341位知名專家學者,計1281位的評審團共同參與評選工作。

    3. 評選方式:根據報名企業提供之書面資料(中文報告以5000字為限)進行初審,撰寫時限邊界以2022年度為主,其他年度績效為輔。進入決選階段之企業需現場簡報(簡報以10頁為限)。

    4. 評選標準及配分佔比:

      1. 永續綜合績效獎:評選於環境永續(E)、社會公益(S)及公司治理(G)三面向綜合績效突出表現,善盡社會責任,並具發展願景、策略之優良單位。本類獎項分為三組進行評選,分別為「台灣企業組(含醫院、政府機關(構))」、「外商企業組」、「大學組」。「台灣企業組(含醫院、政府機關(構))」分別頒發「台灣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分為製造業組與服務業組)」及台灣「100大永續典範企業獎(此包含了前述十大永續典範獎的20名)」,100名以後企業得視評選成績頒發「台灣永續企業績優獎」(名額未限定,得視當年參加家數及參加單位之表現彈性頒發)。 2023年得到「台灣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100大永續典範企業獎」以及「台灣永續企業績優獎」的製造業業者分別為10家,42家,與6家,合計58家。

        簡章

        1. 企業永續願景與策略(15%)

          • 企業永續願景與核心理念之完整性及宏觀性(5%)

          • 企業永續願景與全球永續發展之關聯性與執行度(5%)

          • SASB重大永續標準化揭露執行情形(5%)

        2. 企業治理績效(15%)

          • 公司治理程序(3%)

          • 股東權益及董事會運作(2%)

          • 公司治理評鑑表現(4%)

          • 人才發展與留任(2%)

          • 公司善盡納稅義務(2%)

          • 企業永續/企業社會責任等相關委員會運作(2%)

        3. 財務經營績效(10%)

          • 財務績效獲利表現(6%)

          • 財務績效與永續創新產品或商業模式間之關聯性(4%)

        4. 氣候治理及能源管理績效(15%)

          • 氣候治理與行動(12%)

          • 能資源管理措施(3%)

        5. 環境永續績效(10%)

          • 水資源管理與績效(3%)

          • (7%)

        6. 社會共融績效(15%)

          • 社會共融與人權保護(5%)

          • 組織外部社會績效(5%)

          • 組織內部設會績效(5%)

        7. 供應鏈管理績效(10%)

          • 供應鏈管理策略、目標與準則(6%)

          • 執行成效(4%)

        8. 合規或獎勵事蹟(10%)

          • 符合法規及規範(7%)

          • 獎勵事蹟(3%)

      2. 永續單項績效獎—氣候領袖獎:本獎項旨在鼓勵企業參與國際倡議,並具有標竿作用及領導性地位者。成果著重進行測量與管理溫室氣體排放,以減少氣候變化之衝擊。並能以投資風險概念進行企業溫室氣體資訊揭露以及實際減量及調適行動,積極影響供應鏈企業進行碳資訊揭露及減量。 2023年共有43家機構報名氣候領袖獎,製造業組有13家得獎,非製造業組有16家得獎,政府醫院及NGO組有4家得獎,合計得獎家數共33家。

        氣候領袖獎評選構面與配分(簡章

        1. 氣候變遷造成企業經營風險與機會之評估與因應(25%)

        2. 企業核心本體及供應鏈之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管理策略與作法(請提供溫室氣體實質排放量(含歷年趨勢圖)、使用綠電歷年比例)(25%)

        3. 氣候調適減緩相關資訊之查證、揭露透明度與溝通方式(相關資訊為財務、績效、風險等,並具體說明具標竿作用及領導性之處。)(10%)

        4. 減緩作為(含減碳目標與路徑圖、措施與績效)(請說明加入之國際倡議,如:SBTi、CDP、TCFD、RE100等)(25%)

        5. 調適作為(含風險鑑別與應變管理)(15%)

(三)天下永續公民獎

天下永續公民獎是天下雜誌舉辦的企業永續獎項,該獎項除了表彰永續表現優良的企業外,也希望讓企業在參選的過程中能有效檢視自己的表現,作為未來改善的參照。天下雜誌每年會以特刊形式說明評審團對參選企業的整體觀察,並為獲選的一百間企業一一撰寫文章介紹永續事蹟。

  1. 參選資格:天下永續公民獎採取邀請制,主辦單位依據每年「天下兩千大」調查結果與專家學者推薦之企業,向企業寄發邀請與問卷。參與天下永續公民獎評選的企業被依營業額與是否為外商分成四組,分別為營業額一百億以上的「大型企業組」、五十億到一百億之間的「中堅企業組」、五十億以下的「小巨人組」以及「外商組」,除外商組外皆須在過去三年中兩年以上有盈餘才能參與評選。2022年起,天下永續公民獎推出新制,凡在大型企業組曾連續三年獲得第1名的企業,將頒授「永續標竿」榮耀,並享三年不受評的禮遇條款(目前有台積電及台達電符合資格)。

  2. 評選委員組成:天下永續公民獎主辦單位並未說明評審邀請的原則與方式,僅說明「由各界專家組成評審委員」,但主辦單位每年會將評審名單公布於天下官網及其雜誌專刊。大型企業、中堅企業、外商企業的評審共計21位,小巨人組的評審則有6位。

  3. 評選方式:先由主辦團隊依據企業問卷填達的狀況進行初篩(量化分數初步計分),再交由評審依據「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環境永續」四個構面,對不同企業提交的問卷與專案成果進行評比,最後則由評審長林信義召集評審委員,綜合四大構面的成績總決選出「天下永續一百強」。

  4. 選標準及配分佔比:評審依據「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環境永續」四個構面對不同企業進行評分。在這四個構面中,公司治理偏重公司的組織架構、資訊透明度與得到的外部肯定;企業承諾則偏重友善職場的建立;社會參與偏重公司如何在公司內部、供應練、消費者中營造ESG氛圍;環境永續則偏重溫室氣體減量與環境管理。最後,評分總分為大型企業組前五十名、中堅企業組前十五名、小巨人組前二十名、外商組前十五名共一百家企業將成為當年度天下永續獎得主,得獎企業在上述四個構面的個別得分及總排名亦會公開在天下官網及其雜誌專刊。 天下永續獎在企業填答問卷的每個構面都分為量化與質化評分,量化評分是依據企業填寫的題組(包含選擇題與填空題)進行計分,質化評分則是由評審依據公司過去一年所執行的一至二個特色專案來評分。依據主辦單位於說明會的介紹,其建議評審在量化的評分佔比約四成,質化部分佔比約六成,但實際操作上,評審還是會總體評估公司狀況計分,因此實際配分佔比並非硬性的4:6。 在環境永續的問卷構面上,評選重點包含六個層面:(說明影片

    1. 溫室氣體管理與作為

      • 擬定未來減碳目標

      • 碳盤查及數據追蹤

      • 公開承諾

    2. 能資源管理與作為

      • 化石燃料減量目標及達成情形

      • 電力使用減量目標及達成情形

      • 再生能源使用及未來目標

    3. 資源循環管理與作為

      • 用水減量目標及達成情形

      • 廢棄物減量目標及達成情形

      • 其他資源循環管理

    4. 法遵及永續相關認證

      • 環境法遵違失

      • 各類ISO認證

    5. 環境措施精進及擴散

      • 提高能源效率

      • 綠色採購政策

      • 內部碳定價

      • 循環經濟

    6. 環境影響力延伸

      • 帶動供應鏈永續意識

      • 責任投資(該題組僅金融業者需填寫)

(四)遠見ESG企業永續獎

遠見ESG企業永續獎是遠見雜誌頒發的企業永續獎項,原名為《遠見》CSR企業社會責任獎,但自2023年(第19屆)起,更名為《遠見》ESG企業永續獎。2023年度此獎項分為綜合績效獎與傑出方案獎,得獎企業總數約在45間上下,歷來獲獎率約15~20%。

  1. 參選資格:凡具營利性質之事業體,無論是國內上市上櫃、中小企業、國營機構、海外台商、社會企業、以及國外企業,均可參賽(隸屬同一集團之不同子公司,可分別參賽)。報名「綜合績效」獎項的企業,必須於近兩年(2021~2022年)未有稅後虧損,始得參賽,報名費用為12,,600元(含稅)。 ,而報名傑出方案獎項的企業,其參選專案需於獎項評選年度(2022年)確實有執行者,獎項分為「人才發展、低碳營運組、環境友善、教育推廣、公益推動、樂齡友善、社會創新」七個組別。[3]一家企業無參賽組別限制,亦無件數限制,惟不接受以同一方案跨多組報名。報名費用以方案為單位,一件方案12,,600元(含稅)。於三年內(2020第16屆~2022第18屆)獲得各組「傑出方案首獎」之方案,一模一樣方案不得報名本屆評選。但若同樣方案有延伸、更改、展延,可以方案的新面貌參賽。 類似於天下永續公民獎的「永續標竿」制度,遠見ESG獎亦設有「年度榮譽榜」制度:蟬聯「綜合績效(原年度大調查)類」首獎三次之企業,會名列在遠見ESG年度榮譽榜,於接下來三屆內無須角逐「綜合績效獎」,但仍可自由參加「傑出方案」評選(2022年的年度榮譽榜企業為台灣大哥大、國泰金控、信義房屋,因此不需參與2023年的綜合績效評選)。

  2. 評選委員組成:主辦單位未說明評選委員遴選方式,官網也未公布評選委員名單,僅在其雜誌上有公開委員名單,原則上每個組別有5位評審負責。

  3. 評選方式:第一階段為書審,檢視參賽資料內容與完整度,並選出入圍者。第二階段為入圍者面審,與評審團進行口頭簡報及現場問答。

  4. 評選標準及配分佔比:

    1. 綜合績效獎:主要依據企業報名時填寫的問卷進行評分,依主辦單位於說明會時進行的說明,問卷內容包含「治理面、環境面、社會面」三個構面,每個構面各有十個主題,評審會依據「是否有做」、「具體成果」這兩項的企業問卷填答完整度與資訊揭露品質來評分。參與綜合績效獎的企業會被分為「傳統產業、電子產業、金融保險業、服務業、電信暨資通訊業」五個產業類別與「外商組」共六個組別。各組頒發一名首獎,一到三名楷模獎,評審可依據報名企業狀況調整授予的楷模獎企業數,或增設如「中小企業特別獎」等不同獎項。

    2. 傑出方案獎:此獎項的評選著重「議題關聯度與重大性」、「外部連結與發展潛力」、「投入度與企畫與執行」、「成果與影響力」四個重點。 其中2023年度的「傑出方案獎-低碳營運組」強調以成為綠色企業、邁向淨零碳排為宗旨,秉持低碳營運模式,打破線性生產模式,如落實減碳、使用再生能源,資源再利用、提升廢棄物管理、優化能資源效益、打造永續供應鏈、推行綠色產品與服務、進而發展循環經濟商業模式,不僅實踐自身減碳節能,更具外部環境正向效益。該獎項會頒發一個首獎、一到三個楷模獎,但評審同樣可以依據報名企業狀況進行調整(如:增設中小企業特別獎)。 綜合績效與傑出方案得獎者會公開在遠見官網,並有相關文章報導首獎得獎者事蹟。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