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完善的氣候預算制度
為什麼要有氣候預算? 為有效連結地方氣候執行方案與淨零目標,能轉盟建議縣市政府應建立完善的氣候預算制度。氣候預算透過把氣候目標納入金融預算中,分配各局處執行、監測、評估和報告的責任。這個過程有助於推動氣候主流化,並實現氣候政策的透明度及問責制。 因此,它可以驅動地方政府在預算計畫中優先考慮氣候議題,讓氣候為中心的提案成為被補助的行動項目,並增加跨部門合作的意願。此外,提高政策透明度,也能讓民眾更認識政府的氣候施政方向,提高民眾對氣候議題意識的同時也提高對政府的信任度。
如何建立完善的氣候預算制度?
氣候主流化:
建立各部門對氣候行動的支持和對氣候預算的認知 氣候主流化指的是氣候行動被落實在各部門的日常運作、職責和工作方式中,是推動氣候政策的重要環節;因此,地方政府須提高各局處對其業務之於淨零目標正負面影響的認知,以及氣候變遷可能對當地造成的衝擊,以建立各部門對氣候行動的支持度。例如,挪威奧斯陸的殯葬管理處本來和氣候行動計畫嚴重脫節,但在讓他們理解氣候議題的重要性後,該部門提推動殯葬器械百分百電動化的行動,並順利執行。
建立執行氣候預算/行動的法源依據 藉由訂定氣候預算的子法,要求市府部門提出氣候行動,內容須包含:氣候措施、影響的排放部門和排放源、優先考慮此措施的原因等。此外,應說明行動措施對排放的預期影響,以及有無預算的排放差距。
以科學為基礎的淨零目標 在SBTN(Science Based Targets Network)於2020年發布的《以科學為基礎的氣候目標:城市指引》中,闡述了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的定義。「科學」指的是行動目標的範圍必須是在科學計算後,達到社會永續及並保持在地球汙染及排放臨界點內;「目標」指的是行動者必須能夠合理衡量基準,採取行動,並追蹤進展。因此,總結來說,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就是可以讓地方的行動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保持在地球安全及穩定的臨界點下,可以衡量以及實踐的環境目標。 在此文中,也提及科學基礎減量目標的四項原則:
科學驅動:以最新的氣候科學作為指導。在氣候變遷議題快速變遷與發展的情境下,各地方溫室氣體的盤查以及減量計算方法應即時更新。
公平性:考慮二氧化碳排放的歷史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包括世代間的公平、已開發/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公平、特定國家內的公平與不同的城市概況。
完整性:這些目標應是穩健和全面的,考慮到所有範疇、多種溫室氣體、不同部門和活動的城市排放量。
可用性:方法應為使用者友善且充分紀錄、有據可查的。因此,地方政府的溫室氣體盤查結果以及執行方案,除公開資料外,應轉譯為公眾可讀易查的資訊。可以參考挪威環境署網站所彙整的各地方各部門排放資料。
案例十:如何提高工業部門科學基礎減量目標的完整性 第參章關鍵挑戰的章節中提到,地方政府淨零政策與淨零目標脫鉤的現象,並特別點出工業部門在訂定目標上缺乏完整性。能轉盟認為,要落實地方工業部門的淨零,地方必須和中央主管機關對接,參考國際上的「工業區淨零轉型倡議」,針對各地工業區的產業特性,規劃各自的短中長期減碳目標,提升系統效率、基礎設施量能(如:污染管控、廢棄物處理與再利用、CCUS、氫能)、減排計畫的投融資優惠、公正轉型中的社區及勞工參與機制等。 目前工業部門管制性減量政策工具主要來自中央將徵收的碳費(以及申請碳費優惠的企業自主減量計畫)。在此限制下,地方應與中央對接,取得業者的自主減量計畫,將此納入未來該地區的整體工業減量策略規劃,並針對未申請優惠費率的排碳大戶或其他製造業者訂定相關措施,引導其提升溫室氣體減量的強度。如此考慮到所有範疇,方能真正落實2050淨零目標。
編列氣候預算與制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相輔相成,氣候預算透過制度讓減量目標的執行進度能夠被追蹤,而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則是讓氣候預算變得可以被衡量。在以下編列氣候預算的指引,除了挪威奧斯陸的氣候預算,也穿插溫室氣體歷史清單、溫室氣體排放基線重要性以及法國巴黎《藍色氣候》年報與線上平台(氣候行動資訊庫)、英國曼徹斯特郡的碳預算的案例。
如何編列氣候預算—以挪威奧斯陸氣候預算方法為例 挪威首都奧斯陸產出的氣候預算指引手冊列了建立氣候預算系統的四個步驟,分別為:前期準備、擬定和計算方案效果、編列氣候預算以及成果報告與追蹤。
前期準備
建立氣候預算專責單位
界定氣候預算範圍
氣候預算納入市府的財政預算
擬定措施並估算成效
找出最大排放源,並排列行動的優先順序
畫溫室氣體排放基準線
建立中長期減量目標
估算措施減排量
制定成果指標
匯總措施估算效果並分析結果
編列氣候預算 預算書可含:行政區的氣候目標、歷史排放清單、無新措施下的排放趨勢、估算的減排軌跡、描述措施的花費及責任、行動現況等。
成果報告與追蹤
檢核成果報告是否有偏差或需調整的部分
應以前一年成果報告為基礎,制定今年的氣候預算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