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與定位
民間對地方淨零工程打地基階段的提醒與期待 2021年開始,部份縣市政府陸續宣布2050淨零排放目標,顯現出地方已比以往更加積極,主動站上領導臺灣社會共同改變、邁向轉型的關鍵角色。而能轉盟自2015年開始研究、倡議地方能源與氣候治理議題至今,觀察到各縣市政府的治理機制已有長足進展,但仍有許多待克服的挑戰,包括整體的政策路徑評估與策略擬定、跨局處整合協調、法規制定和預算編列、公民參與模式等面向,是能轉盟從民間團體立場特別強調的「關鍵基礎工程」。因此在完成2022年的政策評比後,能轉盟進一步撰寫了這本政策建議書,以長期透過評比過程分析地方相關政策、與第一線各局處公務人員互動訪談的經驗為基礎,匯集了能轉盟成立至今對地方能源與氣候治理的觀察與關切,期待在地方淨零工程正在「打地基」的重要階段,能協助地方政府走得更加紮實穩健,並能在各縣市政府於114年提出第三期(115年至119年)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前,作為相關目標及策略擬定之參考。
建立未來多元社會力與縣市政府間對話、協力的基礎 能轉盟成立以來,便持續透過評比與政策倡議,協助地方政府辨識出地方能源治理的問題與挑戰,並嘗試建立公部門與民間團體能彼此理解、溝通的橋樑。從能源轉型進一步邁向淨零轉型,是跨越世代、也跨越好幾任地方首長執政任期的漫長任務,需要透過多層次的治理模式,摸索、實踐出一套讓政府、在地居民、產業界、學界、非政府組織等更多元的利害關係人,能夠對話、合作的方法。而對話與合作的前提,在於彼此對於問題現狀有更多的共識,也才能從中看見彼此的需求、彼此的角色,進而找出最大公約數,並對於問題解方有更多具有突破性,且同時具體可行的想像。 因此這本政策建議書,用意不僅在於批評和監督,更是期待藉由呈現民間對於問題的理解,以及對於可能出路的想像,為未來的政策對話、多方協力打下更紮實的基礎。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