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評估淨零轉型政策對在地產業、勞工、社區、脆弱族群之潛在衝擊,並據此規劃政策、制定因應策略

公正轉型的脈絡源自於綠色產業轉型下的勞工運動,隨著越來越嚴格的環境法規出現,部分重工業勞工因而面臨失業問題。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定義,公正轉型(justtransition)的核心理念在於「不遺落任何人」,將轉型過程的社會經濟衝擊降至最低,並透過氣候行動支持既有的弱勢社群、縮小社會不平等。

但在不遺落任何人的目標下,公正轉型的涵蓋範圍除了勞工之外,也包含其他氣候危機之下的高度風險族群,比如偏鄉社區、能源貧窮戶或身心障礙者。極端氣候造成的災害,更可能進一步影響一些面對風險較脆弱的社區居民的生命安全。而對於中低收入戶者來說,能源成本的提高將造成維生不易。另外,許多身心障礙者從事的工作類別,包括庇護工廠、加油站等例行性工作,都可能因為自動化的導入而消失。因此能轉盟建議,縣市政府制定淨零自治條例的同時,首先應該評估對在地產業、勞工、社區、脆弱族群之潛在衝擊,並據此作為規劃政策、制定因應策略的考量。

  • 案例四:美國紐約長期氣候計畫(PlaNYC)(註二)脆弱社區辨識標準(Disadvantaged Communities Criteria)以用成立氣候正義工作小組的方式進行族群盤點,希望以環境正義為中心實現長期氣候目標。小組成員包含政府環境與能源相關部門,外部成員則有來自紐約州各社區地方環境組織的代表。氣候正義工作小組首先會制定脆弱社區辨識標準,並據此分析脆弱社區障礙與機會。

Last updated